2024.3.27-30 / 浦西·虹桥 国家会展中心

第32届上海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

2024.3.27-30 / 浦西·虹桥 国家会展中心

自救新举措,海底捞的“海外分捞”这回要被狠心动刀了?

什么时候动刀海外业务,对海底捞来说只是时间问题。

(头图源海底捞官网)

海底捞的“海外分捞”要上市了?

就在前几天,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公司现正考虑将旗下Super Hi International Holding Ltd.(“Super Hi”)的股份进行“实物分派+介绍上市”的方式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单独上市。不过截至发稿,Super Hi仍未向联交所提出Super Hi股份的上市申请。

这一举动如果在未来持续推进,那么海底捞将再次成功分身,将其海外业务拆分,拆出一家新的上市公司。

在疫情多点频发的2022上半年,餐饮业下的各个细分赛道都很艰难。不论海内外市场,海底捞总体过的都不如意。就连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曾表示由于失误和过于乐观的估计,疫情期间逆势以低价拿下的店面后续大部分由于表现不佳而关停300家左右。据统计,仅从今年截至6月,海底捞关店68家,而同期仅3家新开业。对此情况,海底捞方面曾表示,近段时间该品牌确有部分门店有营业布局的调整。要知道对海底捞来说,仅一年多时间市值已经缩水约80%,海底捞今年上半年在发布亏损的业绩公告后,更需要迫切寻找新的转变和改革。

另一方面,对于海底捞创始人及管理层来说,如果坐拥了火锅赛道的第三家上市公司地位,这将会为海底捞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又为什么想要这么做?海底捞未来在火锅赛道还需要如何更好挖掘并满足消费者需求?

这次拟拆分海外业务上市,可能算是一个新的开始。01海底捞“海外分捞”的业务情况如何?
这次涉及的海底捞旗下的Super Hi及其附属公司其实就是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实体。主要在中国市场以外地区从事餐饮业务。
也许会有人好奇海外业务的具体情况了,但其实在2021年海底捞的年报中并未披露关于海外业务的更细节的经营状况。

公开的资料显示,2021年报报告期内,海底捞在中国大陆开业餐厅1329家,实现收入368.62亿元;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开业餐厅114家,实现收入27.22亿元。这其中,具体是海底捞在亚洲(不含中国大陆)、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餐厅数量分别92家、16家、3家和3家。而在202年这一数字为93家。

此外,海底捞彼时还披露了诸如海外的餐厅业务中人均消费和翻台率的数据。中国大陆以外餐厅的人均消费为197.9元,远远高于同期中国大陆地区餐厅的整体人均消费力101.2元;在翻台率上,中国大陆以外餐厅的翻台率为2.3次/天,是低于中国大陆餐厅的整体表现3.0次/天。
总的来看,海底捞“海外分捞”(海外业务)的表现达成成绩是以约8%的门店数量,为全公司的餐厅业务贡献了约7%的营收,而餐厅业务在公司整体的营收中约占比96%。可见,“海外分捞”实际上没那么赚钱。海底捞火锅走出了四川,也走出了中国,或许是由于各个国家饮食文化差异的原因,还是在海外有些水土不服,唯一亮眼的就是海外餐厅中的高客单价了,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02亏损、闭店、开新店、拆分上市这一波能为海底捞带来什么?


为什么要走出去,还要进一步让海外业务上市?
据公告称,海底捞董事会认为,”建议分拆符合本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利益,因为(其中包括)建议分拆可使Super Hi的业务及本集团的其余业务在其各自的地域范围内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在一个独立的上市平台上产生未来的增值收益。”据盒饭财经分析,“实物分派”意味着Super Hi将股份直接分给现有股东,而非先折算成现金再分配;而“介绍上市”意味着不发新股、不融资,上市只是为了增加流动性。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发行新股、路演配售等环节,加快上市流程。
说白了,如果拆分了海外业务上市,由于其特殊性,海底捞整体就能再轻松一些。高潜质的海外业务独立上市后获取更广的融资渠道,有机会在未来拿到更高估值。毕竟对于海底捞来说,从市值高点跌落超80%的差距,加上去年的亏损关店,对于吃现金流的餐饮企业,打击属实还是巨大的。
疫情以来,海底捞过于乐观的估计和误判造成低价拿下的大量店面在开业一年左右的时间内接连亏损,表现不佳而关停。更是在去年年底成为餐饮业内的现象级话题。因为啄木鸟计划而选出的那些表现欠佳且无改善希望的关店数量是260家,占全年关店总数的94%。疯狂拓店下,很多次生影响逐渐浸蚀海底捞。虽然在去年一整年同时,海底捞闭店的同时,全年还是净增了145家新店,但终究还是没有考虑到反复的疫情,在这种疯狂下,全年还是亏损了41.6亿元。
海底捞除了需要海外业务拆分上市外,还需要的是什么?这个可能海底捞的管理层比我们更清楚,但确定的是,疯狂的“攻城拔寨式”的拓店,一定不是正确的选择,现实告诉了海底捞这样一家以直营为主的火锅品牌,现在不是时候。


03“单飞”在海底捞可能只是常规操作


另外一种发展路线,也是深深刻在海底捞骨子里的:将自有的成熟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可以自己给自己做供应商,也可以做协同的合作伙伴。
这个场景,是否似曾相识?文首也提到,如果海外业务真的在未来独立分拆上市,那么这就是海底捞相关方面的第三家火锅行业的上市公司。
在此之前,颐海国际就是第一个例子。时间拉回到六年前,海底捞旗下专门从事火锅底料生产的供应链公司更名为颐海国际,并且赴港交所挂牌上市。而这家公司彼时已经成立了11年,从只服务于海底捞主品牌的火锅底料公司渐渐做大了生意,业务和客户覆盖了B端和C端用户,更多的人知道了,在海底捞门店之外,如果享受不到极致的服务,还是可以享用不亚于门店同等口味的火锅。
那次的拆分,后来在财报的表现上被证明是海底捞的一次极为明智的选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3~2021年颐海国际的年度营收从3.16亿元增至59.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4.3%;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从0.22亿元增至7.6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8%。
期间,海底捞还在不断拆分旗下业务,几乎一个餐饮企业下的每个部门都被单独拆成了一家公司。例如2014的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主要负责火锅食材业务,怀揣“做中国的Sysco”目标为餐饮企业服务。
此外,还有海底捞的人力资源、IT信息等都拆出了关联公司。在海底捞的这条火锅产业链上,底料蘸料调味品、食材、人力资源、信息技术、餐饮设计经营等业务和职能,都处于海底捞那错综复杂的股权架构下,为海底捞的壮大进一步赋能。也正是通过专业度更加细分的运作模式,海底捞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因此回到海外业务这块,“Super Hi”的上市,可能也只是一个注定的常规操作。

042022下半场已开启海底捞如何满足消费者期待?


从前文的简析我们大概也了解到了海底捞拆分海外业务上市的种种背景和目的。那么,这对于现在仍然处于亏损困境中的海底捞,它在2022年的下半场,还能做些什么去挖掘并且满足更多消费者和更年轻一代的需求呢?
年初以来,重庆珮姐火锅、七欣天、捞王、熊猫烫火锅等一批火锅行业品牌接连获得融资或开启上市进程。(更多2022上半年食饮赛道投融资盘点点此查看)。海底捞在火锅业沸腾的赛道中正在逐渐失去优势,面临的竞争在加大。
虽然曾经海底捞除了拆分公司外,还开启过许多餐饮业副牌来应对疫情的负面影响。如十八汆、捞派有面儿、孟小将、骆大嫂、饭饭林、制茶乐园、乔乔的粉、苗师兄鲜炒鸡等多个子品牌,但消费行业食饮赛道的起势不会因为有大牌基因就一定能走的通。更重要的是如何继续吸引年轻人的到店消费和重新喜爱,才是海底捞真正急需面对的。

期待展会之余,火锅业及餐饮业的同仁们也要积极探寻优质供应链资源。依托HOTELEX酒店及餐饮展平台旗下的SYgle食饮采购通小程序我们致力于为更多餐饮业态的海量企业提供相关供应商配对服务。

▼New▼
观看线上展同时
不要忘记9月的线下展哦2022年9月7-9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武侯区世纪城路198号)HOTELEX Chengdu成都国际酒店用品及餐饮博览会